今日下午,香港食物及衛(wèi)生局(下簡稱為“香港食衛(wèi)局”)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文件公布,決定現階段維持“限奶令”現狀,不作任何改變。
該文件的數據估算顯示,去年香港的配方奶粉進口量為5500萬公斤,其中1800萬公斤奶粉被轉口到內地市場,另有1400萬公斤經過水貨活動從香港出口以及出售給了訪港旅客。
非香港地區(qū)需求強勁
該文件在維持“限奶令”的原因中提及,非當地人士對香港地區(qū)的配方粉潛在需求仍然龐大。在過去六年,“限奶令”有效遏止非當地需求消耗香港零售市場大部份存貨的情況,令配方粉供應鏈可以正常運作。
文件指出,內地一直是香港的配方粉出口市場及水貨活動的主要目的地,近年內地訪港旅客數目持續(xù)上升,因此預計內地對香港市場上的配方粉潛在需求仍然強勁,F階段一旦撤銷或放寬“限奶令”,配方粉供應鏈將難以應付非香港地區(qū)的潛在需求,不能排除重演2013年制訂“限奶令”前困擾香港家長的奶粉短缺問題。
香港食衛(wèi)局的文件還給出了過去五年間的香港奶粉進出口數據。數據顯示,在“限奶令”實施后,經一般商貿活動從香港轉口的配方粉貨量較“限奶令”實施前明顯增加。
文件稱,自“限奶令”實施以來,在2014至2018年間,配方粉進口香港的總貨量每年平均為5600萬公斤。同一時期,香港嬰幼兒每年配方粉總消耗量最多約1600萬公斤,余下約4000萬公斤的配方粉(即總入口量的 70%),主要是經一般商貿活動轉口往香港地區(qū)外的市場,或在香港出售但經水貨活動出口,以及出售給訪港旅客。
與此同時,香港食衛(wèi)局還在文件中披露,因違反“限奶令”被定罪的個案自 2016年起維持在每年約3800宗,未見下跌趨勢。而小食代統(tǒng)計香港食衛(wèi)局公布的數據后發(fā)現,2014~2018年因違反“限奶令”而被定罪的個案總數超過2.1萬件。
此外,香港食衛(wèi)局在該文件中給出的市場調查結果顯示,在2018年以7個品牌共21款產品為調查對象,在2.46萬次的調查中,約8%的幾率錄得零售點并無指定產品的現貨供實時購買。而零售點出現個別配方粉未有現貨的原因,可能是各大品牌各型號配方粉產品種類繁多,店鋪就個別產品的存貨量受空間所限。
最后,香港食衛(wèi)局在文件中還給出了配方粉供應鏈改善的具體措施。
-在應急儲備方面,配方粉供貨商自發(fā)地在任何時間提供共 165 萬罐最普及的配方粉產品作儲備,為香港嬰幼兒預留充足配方粉供應。
-增設當地需求專用的供應渠道,即由香港嬰幼兒營養(yǎng)聯會及港九藥房總商會共同推出的“奶粉券計劃”,香港父母可以向配方粉供貨商申請“奶粉券”,憑獲發(fā)的“奶粉券”于香港約90間指定藥房訂購配方粉。
-優(yōu)化供應鏈,配方粉供貨商增加向藥房送貨次數,有需要時每天送貨;并實施及加強各項預訂服務(包括訂購熱線、上門送貨及零售點取貨等)。
限奶令始末
為確保當地市場的嬰兒奶粉供應穩(wěn)定,香港政府在2013年3月1日推出俗稱“限奶令”的《2013年進出口(一般)(修訂)規(guī)例》。根據規(guī)定,每名16歲或以上人士,每24小時內最多只可攜帶總凈重不超過1.8公斤(約兩罐份量)的供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用的配方奶粉或豆奶粉離境。違例者可被罰款50萬元及監(jiān)禁兩年。
事實上,當時多家奶粉大公司均表態(tài)確保供應。據港媒當時報道,2013年,七大配方奶粉商包括雅培、牛欄牌、美素佳兒、美贊臣、雀巢、惠氏及雪印等,與港九藥房總商會簽署了無法律約束力的《供應充足約章》,承諾確保配方奶粉供應。
在“限奶令”實施四年后,直至2017年10月,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其發(fā)布的首份《施政報告》才提到將檢視俗稱“限奶令”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出入口管制。隨后,香港食衛(wèi)局成立小組研究,并稱預料檢視需時一年完成。
香港食衛(wèi)局當時強調,這次檢視時所考慮的因素,包括“限奶令”在保障配方粉供應持續(xù)穩(wěn)定及當地需求不受水貨活動影響的成效等,以及社會上不同的意見及建議,還有撤銷或放寬限奶令對社會影響等。
港九藥房總商會副會長劉愛國去年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,“限奶令”使藥房奶粉銷量下跌約七至八成,香港奶粉商現在的奶粉銷量只有以往高峰期時一成左右。他估計,撤令后藥房生意額可急增約五成。
而香港食衛(wèi)局今日披露的文件中提到,香港地區(qū)大部分意見認同應維持“限奶令”,有少數意見則認為目前配方粉嚴重缺貨情況不再,應考慮撤銷或放寬“限奶令”。